目前分類:晨間人文 (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一個17歲小女孩的故事,這個小女孩罹患了兒童崩解症,這是屬於退化性的疾病,共同的特徵是:初生後到三、四歲期間各項發展正常,病發之後,各種身心功能逐漸退化,逐漸喪失已經學會的各項技巧,包括失去情緒的控制,明顯的社交退縮,語音語言能力的退化,會聽但是講的少,運動控制能力的喪失,無法自己穿衣服、繫鞋帶,甚至到大小便失禁等等,恢復的可能很少。


小女孩是在一年多前開始來看身心科,當時她的母親因為癌症末期在本院住院,她看到母親的病苦很難過,頻繁的出現自傷,因此被家屬及醫院的工作人員帶來身心科接受治療。案母往生之後,小女孩跟著阿公阿嬤生活,阿公阿嬤很疼她,但是因為疾病的關係,身心發展呈現障礙,甚至是退化的狀態,情緒控制差,沒有被滿足就容易發脾氣,常常用自傷的方式來表現,阿公阿嬤年紀大了,照顧她的情緒化和退化的行為實在困難,因此帶著她來本院還有其他醫院的身心病房住院,但是看她年紀那麼小又沒有媽媽很可憐,實在捨不得,所以每次住不到幾天就辦理自動出院。


這次住院是因為經常打電話去警察局騷擾,多次亂摸阿公的身體,不順其意會發脾氣,只要吃東西就會嘔吐,頻繁的嘔吐在其他醫院就診也沒有改善,家屬感到照顧困難,所以求助於本院身心科。住院之後,焦慮、煩躁的情緒,重複的要求,沒有被滿足立即出現撞頭、打自己的自傷動作,還有經常的嘔吐甚至隨地大小便,確實給照護的人員帶來困擾,但是阿公阿嬤的過度關心,才是影響治療沒辦法延續的主因。所以醫療團隊先跟阿公阿嬤溝通,讓家屬知道該配合的部分,也不會因為過度期待或擔心而中斷治療計畫。


雖然目前並沒有直接治療兒童崩解症的藥物,但是一些抗精神病藥物和抗驚厥藥物可以穩定情緒,改善一些重複行為,以及避免癲癇發生。所以,照護人員要像哄小孩一樣,讓她配合吃藥,再用服藥後帶來的穩定,強化她服藥的順從性。面對她頻繁的嘔吐、重複的要求、以及自傷的動作,照護人員接受這是她疾病的一部份,並不加以批評、否定,而是用堅定一致的態度執行行為治療,也在用餐的時候陪伴她的身旁,讓她放慢進食的速度,細嚼慢嚥,減少嘔吐的機會,如果發生嘔吐及隨地大小便,照護人員並不指責,而是協助她一起清理乾淨,避免強化她的焦慮,也增進她自我照顧的能力。


漸漸地,小女孩越來越穩定,變得越來越喜歡這裡的環境,喜歡這裡照護的人員,甚至會跟同仁分享她以前的戀愛故事。因此醫療團隊開始跟阿公阿嬤計畫出院,於是在住院滿兩個月後,小女孩帶著些微的焦慮跟滿滿的祝福重新出發。


潛水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上個月由門診住進一個失智症的婆婆,婆婆今年82歲,由案子跟外傭陪同進來,外觀還算乾淨,看著婆婆的外貌跟名字,突然想起來婆婆在四年前曾經來住院過,當時婆婆的先生往生已2~3年,常莫名的哭泣,情緒變得容易起伏,也會自言自語,因為要找往生十年的媽媽,一直往屋外跑,家屬擔心她的安全,所以聯絡社會局跟警察協助就醫。婆婆的子女很有成就,都是醫師跟老師,會對婆婆印象深刻,卻是因為在住院的過程中,子女互相抱怨對方照顧婆婆不周,卻因此遷怒工作人員,不僅打電話來怒叱工作人員是對方的走狗,甚至向醫院投訴我們不該聽信片面之詞,還好有社工室的同仁居中幫忙解釋及安撫。

 

婆婆上次出院後,由子女輪流照顧,一個地分住三個月。最近住在大兒子家,常打包行李要回娘家,會攔計程車以及停紅綠燈的車輛要對方載她,不順其意會出手打人,吃過三餐後會忘記,常在一小時內又要求要吃東西,因此體重快速的增加4~5公斤。晚上不睡覺常四處走動,並且叫醒家人。家屬因為照顧困難,所以安排住院治療。

 

婆婆住院後在病室內四處遊走,要尋找出口,也會進入別人的房間翻箱倒櫃,要尋找錢跟行李,並且隨意拿取別人的東西,雖然有外勞陪伴在旁,但是婆婆的混亂行為並沒有因此而停止,反而因為被阻止變得情緒激動,大聲謾罵。

 

每當這時候工作人員會陪著婆婆去找自己的東西,溫顏軟語的哄勸婆婆回到房間,有時候也會提供旅行袋,讓婆婆把東西裝進去,假裝要等計程車,過一會兒婆婆忘記自己的堅持,就協助婆婆參加病房的活動。為了避免婆婆再去翻動別人的物品找錢,工作人員準備一疊玩具鈔票,放在婆婆的錢包中讓她隨身攜帶,當婆婆懷疑東西不見了,就會看她拿著一疊鈔票在手上數著。當然也要跟其他的病友串通好,不可以跟婆婆說這是假的,甚至有些病友看見婆婆在數鈔票就會跟她說:「阿婆身上不可以帶這麼多錢,容易不見,要拿去護理站給工作人員保管。」

 

當然照顧婆婆不是都這麼順利的,婆婆有時候行為混亂,人時地的定向感又差,不是言語可以澄清,工作人員需要依醫囑給予針劑,有時候也會以輪椅保護衣讓婆婆坐在輪椅上,陪工作人員在護理站裡寫記錄,一邊聽婆婆咒罵一邊安撫她。在這個過程中婆婆有時候不配合會出手打工作人員,單位實習生跟我反應,看見學姊這麼用心照顧婆婆還被打到黑青,才知道做身心科的護理人員不容易。 

 

潛水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刻最想做的,是向每一位慈濟人問安,道一聲:您幸福了!這一次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受災地滿目瘡痍,人民生命財產損失鉅大,可謂百年難得一見的災難。在這場災難中慈濟人本著人傷我痛、人苦我悲的精神,再度發揮大愛良能,奮不顧身積極投入救災的身影,每每令人動容。

 

任誰也無法想像,一場風災,破碎了無數的家庭美夢。「平安」這個耳熟能詳的祝福,在這幾天裡,忽然變得毫不簡單。因為我們都駭然發現,平安竟然轉眼成空,生命竟會突然失去,家園甚至一棟樓、整個村,在瞬息間遭惡水淹沒消失。

 

台灣每年經歷過多少個大小颱風,一個「中」颱莫拉克,出乎意料之外地帶來這麼大的災害,兩天的降雨量,竟超過一年總雨量,渺小有限的人民變得束手無策,生與死僅是一線之隔,或許這是老天爺開的一場玩笑,只是我們二千三百萬人卻笑不出來。不過四十八小時,台灣就泡在水裡,水流像是無數雙強勁的手,一一撕裂大地上任何一樣東西,滾滾泥水,橋斷、路崩、樓垮、活埋。沒想到輕柔的水,下手卻如此的重。

 

響應此次風災救援重建,身心病房的同事付出愛心不落人後,以具體行動落實關懷受災民眾,當災情如潮水般一波波湧現,同仁有感於情況日趨嚴重,紛紛主動要求捐款賑助災民,因為有去年為四川大地震勸募的經驗,所以很快就將單位同仁的捐款整理好,送到醫院的勸募組。有的同仁還把這些訊息帶給親友,親友們也都很願意發心,因此單位再次發起勸募的活動,協助親友們透過醫院的這條管道,匯集眾人的愛心捐助。

 

除了金錢援助之外,大家都還想幫災民多做一點事。在院內發出要幫民雄金世界的災民打掃的訊息,就有同仁去買了雨鞋跟長筒手套,跟著醫院團隊去災民家裡幫忙清掃,無懼滿地的泥濘,撲面迎來的臭味,雖然清除房子裡的泥水,清洗大型的傢俱,對體力的負荷滿大的,但是聽到災民們親口訴說的感謝,心裡就覺得很踏實,充滿助人為樂的喜悅。

 

潛水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時候是在純樸的漁村長大,印象中村子裡最熱鬧的時候就是農曆一月跟七月,一月是過年,七月是中元普渡。
每到農曆七月,大人就會告誡小孩子,不能下水游泳,因為會被水鬼捉交替,不能在晚上曬衣服,衣服會被好兄弟穿走,晚上如果好像聽見叫你的名字的聲音,千萬不能回頭,可能是好兄弟在叫你…,還有好多好多的禁忌。
而且大人還說為了安撫這些好兄弟,要用普渡求平安,所以小廟有小普渡,大廟有大普渡,尤其是大普渡的時候,祭品是一排接一排的擺滿整個廟口廣場,香是一柱接一柱從黃昏到半夜沒斷過,紙錢更是從半夜燒到快天亮。
但是今年,我過了一個不同的農曆七月。
上人告訴我們「普」是普遍,「度」是幫助,普度之意便是去幫助大眾。所以七月是孝親、感恩的月份,更是歡喜、吉祥的月份。八月九日傍晚,醫院舉辦了一場「感恩‧歡喜‧七月吉祥」的祈福晚會,希望用正信破除迷信,讓大眾提到農曆七月不再是懼怕,而是滿滿的幸福、吉祥。
當天下午,雖然豔陽高熾,但是為了讓大眾看到一個莊嚴的盛會,我們在護理部主任的帶領下,一次又一次的採排著供燈、供花、供果的流程。時至傍晚,在短短的時間內,就有數十輛遊覽車,不約而同的停在大林慈濟醫院,為的就是參與一場發善心、聚善念、結善果的祈福會。除了院內同仁和眾多的慈濟志工,更有雲嘉兩地的三千多個鄉親,滿滿的的人群,洋溢著滿滿的愛心。
這場祈福會教導大眾行孝即時不能等,每個人都可能為人子女、為人父母,有此因緣,更應時時感恩、日日感恩,把握行孝的每一刻。除此之外,還教導與會的民眾,地球暖化日趨嚴重,七月焚燒冥紙、舖張祭祀的習俗,無疑讓地球暖化的速度更是雪上加霜。平均每燒一公斤紙錢,就會產生1.5公斤的二氧化碳,而且還會釋放許多一氧化碳和揮發性物質,傷害環境與人體健康。
為了給孩子留下一個乾淨的地球,提倡以「齋戒、減碳、祈福」來導正大眾,希望帶動民眾響應素食,祭拜時不要焚燒紙錢,以素果鮮花代替「三牲」,減少鋪張浪費,同時以實質的行善布施取代傳統中元習俗,讓農曆七月成為「感恩、歡喜、吉祥」的月份。
祈福會的最後在精舍師父、院長的帶領下,大家高舉心燈,祈求天下無災無難。一盞盞微弱的燭光,在黑暗中搖曳,似乎象徵著:「佛燈點亮華光現,一線生機救末年。」
上人說:「事事做好事,時時做好人,則日日過好日,年年過好年。」只要心存正念、諸惡莫作、諸善奉行,在付出的時候,福已在其中。希望破解大家對七月的迷思,啟發的大家善心,一起來敬天愛地,期待天地調和,四時順暢,人人才有平安幸福的生活。

潛水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去年歲末祝福收到上人致贈的福慧紅包,看到紅包上結實飽滿、金黃圓潤的稻穗,感受到「歲與穗的祝福」,好像過去這一年來的辛苦,都有豐收的成果,心裡非常的歡喜。雖然在福慧紅包的製作過程中,敝人也參與了篩揀稻穗與最後黏貼的工程,但是,對於稻穗的來源,插秧跟收割的缺席,心裡總有不夠圓滿的遺憾。因此,當社區醫療部及大愛農場發起春耕的插秧活動,主任、副主任、以及督導們開始召集人馬,敝人也樂於響應。
 
春寒料峭,過年後氣溫一直很低,原本擔心這麼冷去插秧是不是有點自找苦吃,還好,天公作美,躲藏了好幾天的太陽終於出來露臉,加上微風徐徐,讓天氣保持在溫而不熱,涼而不寒的程度,真是下田的好時機。劣者也因此異常的起了個大早,為了減少碳足跡,大多數的同仁選擇騎腳踏車前往活動現場,十多分鐘的車程,可以看到三五成群、攜家帶眷的景象,蔚為奇觀。不到八點,秧田旁聚集了三百多人,包括了醫院同仁、志工及社區民眾,有人帶著爸爸媽媽,更多人帶著小朋友前來共襄盛舉。在院長開幕致詞過後,大家即按照分配的工作各自行動。
 
以前在老家過年後,會陪著母親到農地裡犁田、栽種花生及玉米,至於插秧這回事,還是這輩子頭一遭,原本因為手指上有個傷口,還在猶豫要不要下田,但是看到同仁們陸陸續續領了秧苗,興致勃勃在田裡忙碌著,決定讓自己不虛此行,親自體驗「鋤禾日當午,汗滴合下土」的辛苦,才能在往後嚐到「盤中飧」的時候,更懂得感恩與惜福。
 
穿著雨鞋,找了一副塑膠手套戴上,從現場工作人員的手裡接過秧苗,踏進了稻田裡,開始嘗試插秧。誰知道,一腳踩在軟泥裡,拔都拔不起來,才領悟出「泥足深陷」這個詞要怎麼解釋,真擔心接下來會不會整個人都沈到土裡。沒多久,身邊的小妹妹就開始在喊「媽媽!媽媽!我走不動了。」看著她用力拉扯著自己的腳,突然間,整著人就往後跌倒,雖然劣者眼明手快,一把將她扶起,但是免不了已成了小泥人一個,這才開始感受到要吃到一粒米,是要花費農夫的多少心血。雖然旁邊有專業農夫在指導,但是第一次插秧,實在不怎麼順手,看著東倒西歪,疏密不均的秧苗,不免擔心五月來的時候,有多少稻子可以收割,想著想著就看到一位阿媽,遠遠的沿著我們剛剛插的秧苗,再把秧苗重插一次,看來不是只有我在擔心收成的問題,阿媽也不看好我們這群業餘的。
 
當天除了插秧之外,大家還整理農田周圍的環境,清走小路兩旁的垃圾、雜草,並且種下野薑花、金露花、桂花、以及梔子花,希望下次再來的時候稻田旁會是香花處處。
 

潛水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林慈院的身心病房屬於急性病房,照護的對象是有嚴重身心症狀的病人,這七年多來看著康復的病人回到社會,因為功能的退化、跟社會環境適應不良、不按照時間服藥、以及家屬看管困難等因素而再度發病,病人就像走進一道旋轉門一樣,在住院跟回家間不斷地重複地旋轉著。根據病房統計個人再住院的次數,最高的已達29次。這股無力感糾結著我們的心,希望有方法來幫助這些病患能夠得到更好的生活品質。
 
    五年前我們走出了醫院,經由居家護理師送藥到府來關懷地區的病患,累積了這些年居家照護的經驗,我們希望開創更多元化的照護,於是在今年三月籌畫成立日間照護病房,終於在今年五月14日開始身心病患日間照護的服務。
 
    雖然大林地處偏僻,交通並不是很便利,但是病患的熱忱,並沒有因為距離的增加而減少,有的個案因為信任我們的醫療,每天早上從彰化坐火車來大林,接受醫療團隊所提供的治療與職能復健活動,下午再坐火車回家,享受與家屬相處的天倫之樂。於是病患的人生終於從旋轉門走出來,從急性病房出院到回歸家庭社會中間有了緩衝地帶,疾病的復發率可以降低,家屬也可以減輕照顧的重擔。
 
    所以,我今天來跟大家分享日間照護病房的成果。期待更多人的護持,讓我們能營造出有利於身心患者的空間,讓他們在這邊找到屬於自己的天空。
 
 
 
 
 
 
 
 
 
 
 
 
 
 
 

潛水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由衛生局跟警察送來一位男病患,進來的時候,神情很兇惡,外觀跟穿著很髒亂,身上有一股難聞的臭味,上半身穿著一件女性上衣、兩三件男性的衣服,外面套了三件的外套,下半身穿著兩件女性的內褲及一件男性的內褲,還穿了女性的褲襪跟男性的長褲,腳指甲塗滿指甲油,腳上穿的是女用的涼鞋。身上的口袋全都裝著香菸盒,裡面十幾個打火機跟一堆抽完的煙蒂。家屬向工作人員表示病患在家常說有人要害他,有人在他家裡噴農藥,常對家人暴力相向,並且寫信給陳水扁總統抱怨補助太少不夠花,言行混亂、衣著怪異、自我照顧功能差,居家環境相當髒亂,故家屬協同衛生局及警察帶病人就醫。

    這位病患住院之後,因為異味太重了,工作人員要求他去洗澡,但是他不願意,所以只好由幾個工作人員幫忙他梳洗,幫忙他換上乾淨的病人服,還幫他把骯髒的衣服洗乾淨。雖然外表乾淨了,但是病人喃喃自語的情形並沒有停止,對工作人員一直抱著敵意,也抗拒服藥,所以在醫師的評估下,用長效針劑來治療病人症狀。這種情形一直持續好幾天,但是隨著病人症狀的改善,從開始的時候由工作人員以強硬的態度來協助病患執行自我照顧的功能,到後來變成只要工作人員提醒,病患自己就會去做,有時候病患甚至能跟工作人員開玩笑,對治療也能主動配合。

    精神病患在症狀嚴重干擾時確實會對他人或患者本身造成傷害,有時也會導致社會出現不可彌補的損失,走過了這麼多年的精神醫療,急性病房將精神病患嚴重的症狀緩解下來後,讓他們回歸家庭社會,但是若沒有後續持續關心的管道,病患常因其症狀或是缺乏病識感而拒絕治療,導致再度復發,因此全方位的關心才能照顧到精神病患的真實需求。

    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出現了一種“瘋人船”。這種船沿著平靜的萊茵河巡遊。載著那些精神病人從一個城鎮航行到另一個城鎮。瘋人們因此便過著一種流浪生活。而現在分佈在各地的精神院所,取待了五百年前川流不息的瘋人船,精神病患被被送到遠離家園的精神病房,隔離在城市的喧囂之外。有一些癒後差的嚴重型患者,甚至可能在不同的精神病房間不斷的流浪。於是,長髮披肩、身體惡臭、喃喃自語的病人被送入了隔離的精神病房,城市恢復了表面的整潔。而被送入精神病房的病人,也被協助沐浴清潔,打扮整齊,恢復基本的人性。就像在最深的黑暗中,才有最亮的燭光。在最黑暗的時代裡,才能顯露最光輝的人性。不管船來船去,潮起潮落,人性的光明,總是會在我們眼前閃閃發亮。


潛水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