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響了午夜的鐘聲,意味著我的職業生涯又邁入另一個週年,這些年,我走過許多路,見過許多人,做過許多事,但是當年的那顆心,卻依然沒有變。

 

    少年時,師問立志,我回答:「隨遇而安。」心靈敏感過於早熟的我,希望自己心靈像瀑布下的大石頭,湍急的水流只能讓石頭表面更光華,並不能在石頭上留下痕跡。但當時這個答案似乎不能讓老師滿意,暗諷敝人在下我胸無大志,這輩子出息有限。但我只是凡人,做好現在和明天,偶爾幻想一下幾年後的未來,但幾十年後的未來就管不著了。

 

    直到高中挑選志願,受到史懷哲悲天憫人的情操,以及尊重生命的思想影響,一心想從事醫療來服務人群,所以在大學聯考放榜時知道自己考上了護理系,雖然對護理還不夠了解,雖然對護理適合男性還存在懷疑,但還是一腳踏入護理的領域。當時全國剛開始推行全民健保,對未來茫然的我只好安慰自己,這是一個市場需求高的行業,將來不怕沒工作,何況,幫助別人是我最喜歡的事,能把自己喜歡做的事當成職業,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退伍後剛進職場,軍旅生涯強硬地將我打入團體中,現在沒有部隊的束縛,反而對自己一貫以來像個過客,以一雙冷眼看世間的生活態度感到困惑,內心似乎有股衝動想要做些改變,仔細思考後決定從精神照護出發,一方面發揮自己觀察過人的優勢,另一方面學習溝通彌補不善與人互動的缺點。當時的護理部主任也覺得在身心科放個男孩,或許會有一些好的影響,剛好造就我十多年的護理生涯。

 

    走跳在護理這條路,才知道沒有最瘋狂,只有更瘋狂;沒有最忙碌,只有更忙碌。身影不停穿梭在病床間,評估、給藥、治療、衛教、處理突發狀況,八小時就這樣「咻」的過去了,但是記錄呢?連坐下來的時間都極有限,遑論構思跟書寫記錄,所以只好在交完班後,抱著一堆的病歷和冷掉的便當進討論室奮鬥,左手的湯匙挖一口飯菜,填充空虛八小時的胃;右手奮筆急書疲乏的大腦擠出來的文字。就這樣,白班上到小夜,小夜上到大夜,大夜~唉!每天超時十二的工作,跟自己想像的生活迥異,不禁懷疑自己的選擇。

 

   眼見跟自己同期來報到的人越來越少,周遭的妹子都還沒要到電話呢,沒多久就又換了一批,心裡對自己的堅持愈來愈沒底,正在猶豫要去哪裡拜神明問前途,有一天看到網路上分享的文章,意思是「在我們還對事情的了解沒有到達更高的境界之前,沒有權力去否認及懷疑,應當想可能還有自己所沒有看到的部分,心靈要永遠保持開放,生命才有繼續發展的空間。」當下有如醍醐灌頂,是阿!我才剛踏進護理的領域,怎麼能知道自己適不適合,雖然過去有四年的求學經驗,但那些不過是紙上談兵,唯有實踐才是真道理,神一般的少年從來都是愈挫愈勇,前方的路上有大石,少年就踩著大石看到更高更遠的地方吧!

 

    隨著時間一天天的過去,越來越能掌握做事的效率,知道活用時間的空檔來完成一些比較不用耗費腦力思考的瑣碎事情,下班的時間也一天天的往前。每天面對各種不同的挑戰,從中得到很多成就感,不過,我的心理怎麼越發空虛了起來。忙碌的工作榨乾我的精力,為了追求工作效率,在越短的時間完成自認為了病人好的事,一廂情願以為這是在「幫助人」。只是,有些病患跟家屬怎麼就是不領情呢?讓我不禁抱怨真是太難搞了。

 

    直到有一天照顧一位重鬱症的患者,她就像戴著灰色的眼鏡,眼前的世界,充滿了悲傷與無望感,鑽牛角尖的認知讓她忽視了我的努力,無力感層層疊疊的包圍過來,這股挫敗逼的我瀕臨崩潰,幾乎就要在護理站嘶吼了起來。當時一位學姊注意到我的窘境,拍拍我,要我休息一下讓她來接手,我沈澱了下心情,前往協助學姊,只見她坐在病人身旁,用著像朋友的語氣,輕輕地引導病人訴說,在她哭泣的時候,遞過衛生紙並握住她的手,給予支持及陪伴,在病人的情緒宣洩之後,讓病人選擇願意配合治療的方式。剎那之間我領悟了我照護的是一個人,不只是疾病。這不就是護理導論告訴我們「護理是門科學,也是藝術。」我們可以用科學的知識治療疾病,藝術的手法雕塑一個個不同的人,護理工作的展現原來可以這麼多元化。

 

   上人開示我們「生命因利他而豐富,慧命因自覺而成長。」非常慶幸當初能夠堅守志向不變,才能夠有機會做利益人群的事,也能夠有機會在醫院這座道場修行,常常覺悟自己,不斷的學習成長。人生註定艱難,除了待在原地才不會被路上的石頭絆倒,有哪一條道路是坦途?只要心中有所堅持,人人都可以為之奮鬥不已,因為有了目標就可以開始,有了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有了成功,那離你的希望就不遠了。不要忘了人因為夢想而偉大,假如連夢想都沒有,那人生多麼黯然失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潛水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